21级影视摄影与制作 刘若柳
在湖北省潜江市风信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这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让我对社会责任、沟通协作和关爱弱势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与智力发育迟缓人士的互动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在生活和社交方面的困难。简单的折纸、绘画、游戏,对他们而言都充满挑战。但让我感动的是,每当他们完成一项任务后,脸上都会露出满足的笑容。这让我明白,耐心和鼓励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会带来改变。此外,志愿服务也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我学会了用更直白、简单的语言表达,并用肢体语言加强沟通。同时,在团队合作中,我体会到如何分工协作,让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这次实践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公益的意义。帮助他人不仅仅是给予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陪伴和心理上的支持。我意识到,真正的公益精神是长期的责任,而非一时的热情。我希望未来能继续参与志愿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同时也坚定了我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念。我相信,每一次善意的行动,都会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21级影视摄影与制作 王嘉琨
春晚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包括导演组、摄影组、灯光组、音响组、舞美组、化妆组、服装组等。我深刻体会到了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每个部门都像一台精密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使整台晚会顺利运行。例如,在拍摄过程中,我需要与灯光组密切沟通,根据灯光的变化调整拍摄参数;与舞美组协调机位的设置,避免拍摄到舞台布置的重要机关;与演员沟通表演细节,确保拍摄到他们最佳的表演状态。通过与不同部门的合作,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专业意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这次实践,我在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和艺术感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这次实践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让我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1级影视摄影与制作 周旭阳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即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1级影视摄影与制作 杨近骐
在参与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责任与温情。
从基础需求到精准保障。空巢老人中,许多因子女外出务工或离世而陷入经济困境。我们联合社区网格员与志愿者,逐户走访调查,筛选出特困家庭,针对性提供粮油、衣物等生活物资。这些实践让我意识到,物质帮扶不仅是“雪中送炭”,更需制度化的保障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以文化活动唤醒生命活力。物质支持之外,空巢老人最渴求的是情感陪伴与精神充实。我们策划了红色观影、传统戏曲表演、老年文艺队演出等活动,邀请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更搭建了代际沟通的桥梁,让年轻志愿者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历史智慧。
从短期行动到持续守护。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关爱空巢老人不能仅靠一次活动或节日慰问,而需建立长效机制。责任在肩,温暖同行。这次实践让我重新审视“孝道”的内涵。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道:“老人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被看见、被尊重。”当我们为李爷爷打扫房间时,他反复念叨:“孩子们忙,你们能来我就高兴。”这句话让我心酸,也让我坚定——关爱老人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关爱空巢老人既是传承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让我们携手同行,将这份温暖延续下去,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22级广播电视编导 任家逸
新春佳节,我参加了“守望邻里,红雁同行——返乡学子社区行”活动,为社区老人贴春联、送祝福。一幅幅火红的春联,承载着浓浓的年味和美好的祝愿,也拉近了我们与老人的距离。
活动中,我感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和真诚感谢。他们拉着我的手,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分享着对新年的期盼。我体会到,陪伴和关怀是送给老人最好的礼物。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理解了“守望相助”的邻里情,也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传递温暖,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