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型人才培养中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作 者 王 超
专 业 网络与新媒体
所在学院 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担任职务 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
职 称 讲师
二0一九年十二月
浅论三型人才培养中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摘 要
摘要:此文对汉口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指导思想、建立思路及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的搭建等做出了一些思考,旨在说明学校既从思想认识层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又从某个专业或环节着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深入到操作层面探索“三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三型人才、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课程共建、双能型师资、教学改革
目 录
1.绪论................................................................................................ .....4
2.指导思想与思路...............................................................................4
3.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 ...4
3.1 共建专业、课程.......................................................................... .....4
3.2共建教学资源.....................................................................................5
3.2.1 校地合作平台建设........................................................................5
3.2.2 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5
3.3合作培养人才.....................................................................................5
3.4合作就业.............................................................................................5
3.5 合作研究............................................................................................5
3. 6“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5
4.工作机制构建....................................................................................6
4.1 运行机制............................................................................................6
4.2 保障机制............................................................................................6
4.3 评价激励机制....................................................................................6
5.育人体系实施方案...........................................................................6
5.1 指导思想 ...........................................................................................7
5.2 建设思路与目标.................................................................................7
5.3 建立深度合作机制.............................................................................7
5.3.1 搭建校企合作教育平台.................................................................7
5.3.1.1 聘请企业专家和客座教师........................................................ 7
5.3.1.2 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7
5.3.1.3 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7
5.3.1.6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8
5.3.2 成立专门研究机构.........................................................................8
5.3.3 加强与政府合作.............................................................................8
5.3.4 工作机制 .......................................................................................8
6.结论.................................................................................................. ......9
参考文献................................................................................................ ...9
一、 绪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院校利用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科研相结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诞生和发展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成立了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以及日本等30多个国家得到推行。1997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 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产学研合作 教育进入了有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通过了《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宣言》,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任务。
汉口学院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三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汉口学院传媒学院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三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来看,受到办学基础、经费投入及师资力量的制约,产学研合作教育总体还是起步晚、发展慢、推进难。在合作的机制、体制方面,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层面,在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上,仍存在制约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如何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包括我校在内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本文试以“培养三型人才”为总目标,“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切入口,对我校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进行相关设计和论述。
二、指导思想与思路
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教学改革相结合,产学研合作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产学研合作与办学特色创建相结合。构建合作育人平 台,丰富合作教育形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合作育人为中心、以合作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增加投入为支撑,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和合作”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即学校与合作单位全面落实 合作共建专业、共享资源,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师“教学研发”能力及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
3.1 共建专业、课程
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成立由“校、企、研”三方人员构成的二级学院(部)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课程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企业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从完善硬件条件建设和软件条件建设两方面入手,加大新专业的投资力度,逐步提高新专业的成熟度。在课程设置上,依据用人单位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减少理论课比例,增加实践课比例。课程设置模块化,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 比例,保证教学计划动态更新,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应用性。
3.2共建教学资源
3.2.1 校地合作平台建设
继续推进校地互动,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围绕武汉传媒产业和资源优势,每年至少与武汉市的1个县(市、区)政府单位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校地合作战略平台,在人才培养、联合攻关、项目建设、学生就业、资源共 享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社会服务功能。
3.2.2 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各教学单位根据各自的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规划,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立并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制 度。通过扩大场地面积、增加经费投入等措施,逐步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足够数量的、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每个专业建立3—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五年内每个专业至少要完成2—3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任务。
3.3合作培养人才
创新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探索多元化、多层次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实践模式。构建产学研渗透型、项目研发型、产学交替型、工学交替型、订单培养型等多种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
3.4合作就业
结合武汉经济社会传媒行业发展现状,与广播电视集团、报业集团、文化传播机构、新媒体科技公司、电子信息、现代商务、数字媒体、广告制作等行业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及就业一体化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行业企业 需要的人才,实现合作就业。
3.5 合作研究
加强与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凝聚研发队伍,开展联合课题、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等,共同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问题,实现合作共赢;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利用学校专业技术优势,针对行业企业具体需要,对其人员进行专项知识或技能培训,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五年内实现至少30项横向项目研究任务,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3. 6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培训。学校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的教师实践实训基地及挂职锻炼场所,将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纳入学校年度教职工进修培训计划,重点选派35岁以下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到指 定的企事业单位具体从事相关专业的管理或技术服务等工作,拓宽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实 践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单一型”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引聘结合。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及传媒一线专业人员充实实验实训教师队伍。聘请传媒行业或研究院所的专家到学校兼职,提高“双能型"教师在专任 教师中的比例。
四、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工作机制的构建
4.1 运行机制
成立由学院主管部门及院系等组成的 “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与产学研合作育人相适应的整体运行机制。明确产学研 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地位,实施“两个共建、三个合作”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从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逐步作出相应的变革,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和实训实践模块,使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4.2 保障机制
制订《传媒学院产学研合作育人实施方案》等, 明确从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效能提升等方面,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明确校内产学研合作教育各方在合作教育中的作用、地位、权利、义务,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以使校内产学研合作教育长期稳定开展。保证经费投入,设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院系进一步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增加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对于重点建设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通过安排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经费、 学校资金重点投入等方式予以优先支持。
4.3 评价激励机制
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以不断检测、改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修订部门绩效考核、教师业绩考核、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科研成果考核等相关制度,将产学研合作育人效果纳入部 门和院系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情况及应用性科研成果情况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管理,对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的实施方案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三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高校应该加快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三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抓住重点,落实责任,有序推进。
5.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产学研合作与“双能型”教师培养相结合,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产学研合作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产学研合作与办学特色创建相结合,构建合作育人平台,丰富合作教育形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把产学研结合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次,坚持实践教学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 建设思路与目标
按照“整体推进、重点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合作育人为中心,以校企合作教育、学研互动、校政合作“三个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合作”,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模式灵活、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力争2020年底,每个院系建成1个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平台,并在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编教材、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到2022年实现校企共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共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个,承担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左右,引进20名左右的企业高工充实我校教师队伍,改善“双师”结构,在人才培养、应用型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产品研发、技术专利等方面形成一批代表性的合作成果。
5.3 落实措施,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5.3.1 搭建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各院系应将校企合作平台作为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阵地,与本院学科专业关系密切的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在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特点,深化合作内容,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校企合作平台。
5.3.1.1 聘请企业专家和客座教师
聘请的专家教师要关注、参与学校教育,定期给学生作报告,把企业的信息与要求等渗透到学校教学中。
5.3.1.2 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走进高校讲堂,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人才评价,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等。
5.3.1.3 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引入行业标准,开发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的应用型特色课程。
5.3.1.4 共建“双能型”教学团队
一方面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媒体学习实践锻炼,开展挂职锻炼、生产见习、蹲点调研等,参与并承担企业、媒体研究开发项目;另一方面引进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充实学校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合作项目。
5.3.1.5 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
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在校内建设共享实验室或科研平台;突出民办高校特色,为我校建立一批稳定,具有真实职业岗位氛围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共建应用型专业。各院系应在各专业或专业大类建立有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
5.3.1.6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邀请他们参与新专业开发和旧专业改造,建立以市场、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开发与调整体系;校企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寻找相关专业共同的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动力,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我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出发点。
5.3.2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学校积极鼓励各院系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建设一批开放式、以学带研、以研促学、面向传媒一线的学研互动平台。目前,我院已与江夏电视台成立了“同创基地”、与汇韬云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政务新媒体实验室”。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颇具实力的专业教师与外部雄厚的科研实力相结合,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培养科研团队,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协助企业进行媒体人员培养,媒体产品的开发,共同加强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果。
5.3.3 加强与政府合作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政府部门在培训、咨询、策划、科研及技术服务等方面,以项目为载体,开展长期或短期的合作。
1. 共同承担横向项目,开展技术与科技服务。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开展联合课题、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等,共同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问题,实现合作共赢;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利用学校专业技术优势,针对行业企事业具体需要,对其人员进行专项知识或技能培训,为行业企事业发展服务。
2. 创办产学研结合实体。鼓励有条件的院部、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创办科技型、生产型实体,走出校门,跟企业、行业合作,承接校外业务,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提高办学综合效益。
5.3.4 工作机制
首先要加强领导机制 。
学校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领导组,定期研究产学研合作工作,加强各单位、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各级部门的有效沟通,不断优化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要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高效性。
其次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校院系两级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评价、奖惩制度,修订部门绩效考核、教师业绩考核、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科研成果考核等相关制度,将院系产学研合作育人效果纳入院系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情况及应用性科研成果情况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年度评估制度和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周期性评估验收制度,加强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管理,对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六、结论
高校要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培养三型人才。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是由市场和产业的需求来定义的,但它直接指向的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即高校和研究机构。重视并理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传导瓶颈,就能为三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七、参考文献
[1] 沈亮远 “三型”人才培养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2] 陆园园.中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
[3] 安美忱,张卫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6(5)
[4] 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5] 王秀清,马傻哲.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6] 邱永成.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思考[J]机械_职业教育,2007(12)
[7] 王石薇.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J].成人教育,2016(12)
[8] 菅利荣,刘思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网络型模式研究》[M] .科学出版社,201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