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不负,岁月可期
——传媒学院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专访
你说你想去远方,即便外面有风霜,落叶会划破皮肤,还是要去闯荡。
在采访前,小编对两位学姐就仰慕许久——国家奖学金的获奖者公示栏上,个人奖项那密密麻麻的一栏,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外人看热闹,夸赞几句便无下文,内行人看门道,见贤思齐焉,佩服之余,更要去学习和了解,她们是如何成功的。
(简介)杨晓冰:2017级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获得2项国奖,8项省奖以及若干市级,校级别奖项共18项。曾担任湖北省阅读宣传大使,知音文明大使,以及在校内国家级科研项目小组博爱夜读中担任骨干成员。在校内主持活动40余场,用自己的专业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做出贡献。
曹童:2017级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曾获得 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赛三等奖,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2019年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湖北省一等奖,2019年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湖北省一等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经典传承委员会授予湖北省“卓越之星”、湖北省“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传承大使”称号,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被授予“战役先锋”荣誉称号,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赛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校赛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
初入学时,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开启了自己的大学之路,到底是哪一步走得不同,使走在同样一条路上面的她们变得如此出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杨晓冰
l 很多同学对未来都有种迷茫感,你有过类似的感觉吗?是怎样解决的呢?
当然有过。我的解决方式就是实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尝试过,才知道自己是否擅长。我们还年轻嘛,有时间和机会给我们试错。
l 学姐能获得国奖,肯定有异于常人之处,那么和其他同学相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我认为是我明确自己的能力。可以在丰富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长板,补充自己的短板。
l 那么学姐都进行过哪些实践呢?
在校内担任过主持部的干事与部长,通过40多场次的主持活动打好主持的素质基础,锻炼管理能力。在校外参加过比赛;去过湖北经视实习;参与过政府的活动。一旦有锻炼的机会,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l 相对于初入学时,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变得更加自信,面对未来也更加从容。
l 在学习工作上是否曾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可以为我们举一个例子吗?你是怎样去解决的呢?
拿我比赛压力大的时候来说吧,我会找好朋友倾诉,你一言我一语的,压力慢慢地就消散了。
从“实践”这个关键词中不难看出,杨晓冰学姐是行动派,业精于勤,用脚步丈量所到达的高度,有时实践的意义,并不是只为了结果,向上攀爬的那条路,不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澎湃吗?
曹童
l 还记得刚入汉院时的情景吗,当时心态是怎么样的?
其实我也跟大多数刚刚踏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一样有一些迷茫,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各位老师的指点,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过彷徨,但是也在一步一步的成长中,渐渐变得成熟。
l 在大学生涯里,你参加了多次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参加的呢?从多次的比赛中学到了什么?
其实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也是一个偶然,最开始看到这个国家级的大学生专业类比赛也是有很多的畏惧的。后来也是在老师的建议和同学的鼓励下完成的,特别是与队友的共同努力,参加比赛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理论知识的一个检验过程,在完成参赛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将我们所学的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不断改进。借这个机会也想特别感谢一下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因为有他们,才有现在的我!
l 四年以来,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更加成熟了吧。不管是对于生活还是学习,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较大学前还是有成长的。还有心态上更平和,遇事能更冷静,其实大学就是让我们去经历更多的事,然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使在四年之后的我们能够更好的步入社会去深造。
l 在学习工作上有遇到困难和问题吗,你是怎样去解决的呢?
对于我们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在实践拍摄过程中其实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与陌生人的沟通,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还有一些突发性的,无法预料的问题,其实设想起来都是困难重重,但是等真正到了那种环境,走到那一步的时候,就会发现,万事都是有解决办法的,但一定要遇事冷静,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这道坎儿一定可以迈过去。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曹童学姐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她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除去睡眠,人的一生只有一万多天,但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究竟是活了一万天,还是仅仅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次,相信两位学姐每一天都会感觉自己是崭新的,小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向两位学姐学习,好好的过好自己大学的每一天。
- 上一篇:人物专访 | 做好时光的标本
- 下一篇:校庆舞台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