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富清精神,永葆初心本色
日期:2023-08-25  发布人:传媒学院  浏览量:0

学习张富清精神,永葆初心本色

学习张富清精神,永葆初心本色

汉口学院传媒学院乡村振兴观察小分队来到了本次三下乡第二站湖北来凤,本次主题是“学习张富清精神,永葆本色初心。”踏上这片土地,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大街小巷的张富清红色驿站。通过当地居民了解到张富清红色驿站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社会意义,承载着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文化的精神文化意义。除此之外,张富清红色驿站志愿队的开展,也培养了更多人志愿服务意识,了解志愿精神,积极参加到志愿服务中,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的事迹不需要任何润色,只要忠实地还原,就能够感天动地。”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便是对这位老英雄的最好概括。战争岁月,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和平时期,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手握赫赫战功,却又质朴平常,伟大和平凡这对看似矛盾的特质在他身上毫不冲突,他用一生诠释了怎样做一名党的好战士。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原西北野战军359旅战士、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的第四年。汉口学院传媒乡村振兴观察小分队的青年学生们深入张富清同志的故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重温张富清同志锤炼党性、坚守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历程和先进事迹。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张富清先进事迹馆,更加深入的了解张富清老爷爷生平的辉煌事迹,更加切身的体会到了这种平凡中的伟大。张富清对于奉献选择了高调,对于功名选择了低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彰显了一名老英雄的英姿,锤炼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不禁让人们肃然起敬。让人们敬佩的,不仅是他有着赫赫战功,以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劲头,更是因为他面对荣誉选择的“深藏不露”,以及不为利益所扰坚定前进的超凡境界。

在事迹馆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发生在来凤的故事,从土地革命到红军长征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来凤,它以凤凰来临的传说得名,它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它更是一片鲜血浇灌的赤土。近百年来,满腔热血的来凤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用生命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碧血书写百年沧桑巨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幅图是张富清爷爷在参军时的军装和所获得的荣誉奖章,他于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2019年6月,张富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月,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9月,被授予中国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2019年6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同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富清“共和国勋章”。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下午,我们去往了由张富清爷爷主导修建的三胡乡狮子桥水电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来凤是大旱重灾区,三胡区无水之苦令老百姓苦不堪言。1963年,时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主导修建了狮子桥水电站。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简单劳动工具,历时近两年,建成了一座引水土石重力大坝、500多米灌溉水渠及发电厂房一座。点亮了三胡乡第一盏灯,实现了老百姓生活照明从煤油灯到电灯的一个跨越,是解放后恩施地区乡镇建成的第一个水电站。“重走英雄路,不忘奋斗史”被刻在水电站的墙壁上,短短十个字,却为人民描绘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光辉画卷,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对于牢记英雄事迹的重要性,学习张富清精神,永葆本色心。

《湖北日报》曾这样评价到:“张富清同志的一生,是充分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一生,是听党话、跟党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情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张富清同志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对于青年人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富清爷爷就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榜样。在本次学习与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明白了要以张富清老人这样的优秀榜样为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处在正当奋斗前行的年纪,更应该学习张富清精神,永葆本色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END

来源|传媒学院

编辑|李子涵

审核|周志鹏

指导老师|张雨婷

扫码关注我们

致力于服务传媒学子

汉院传媒团学联


收藏本页